立新证 启新局|《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全国巡讲热点再追踪
立新证 启新局|《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全国巡讲热点再追踪
中国目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高达8600万,慢乙肝诊断率仅为22%,治疗率仅为15%,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所要求的诊断率达90%,治疗率达80%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中,HBV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中国,肝细胞癌患者中与HBV相关比例高达83.77%,通过积极抗病毒治疗降低肝细胞癌风险是HBV全程管理的重要课题。
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在2023年2月底正式发布,更积极地筛查和更积极的治疗是此次指南更新的重要主题。推荐抗病毒治疗扩大适应症,特别针对ALT正常人群的启动抗病毒治疗标准对比既往指南有明显放宽,相关研究显示抗病毒治疗人群将因此扩大40%以上。此外,指南特别关注了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包括低病毒血症、MTCT和骨肾风险等。
继上期立新证 启新局|《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全国巡讲热点追踪,本期全国指南巡讲分别在武汉、成都、西安和兰州等地继续召开。武汉站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宁琴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成都站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红教授担任会议主席,西安站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英仁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兰州站由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岭漪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关注指南更新,领略最新学术治疗理念,引领学科行稳致远。
指南巡讲--武汉站
指南更新,大咖带来前沿解析
针对2022版最新慢乙肝指南,各位大咖结合临床实践,共话前沿热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龚国忠教授表示新版指南将“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HCC家族史”和“年龄>30岁”作为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这样使得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人群扩大了非常多,体现了更积极地抗病毒治疗的理念。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任红教授表示新版指南相比过往指南,指南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即使HBV DNA阴性,也建议抗病毒治疗。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勤英教授表示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ALT持续异常(>ULN),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议抗病毒治疗,此外,临床上医生需要根据无创肝纤维化指标评估进行治疗。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毛小荣教授表示新版指南倡导积极筛查的理念,希望更广范围地筛查HBsAg,同时强调采用更灵敏的HBV DNA检测方法进行筛查。临床医生需依据患者血清HBV DNA、ALT水平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同时结合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决定是否需启动抗病毒治疗。
指南巡讲—成都站
应治尽治,扩大治疗,掌握临床治疗实践关键点
目前,对于CHB扩大抗病毒治疗已基本达成共识,国内外指南均逐步放宽对于CHB治疗适应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庆磊教授表示新版指南更新了乙肝自然史分期和命名,对自然史分期标准更加明确,“不确定期”患者的比例会大幅度减少,更有利于扩大抗病毒治疗人群。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英利教授表示对低病毒血症患者或应答不佳患者的随访时间需要进行48周评估,肝硬化患者需要进行24周评估。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祖红梅教授表示新版指南扩大了乙肝筛查并推荐采用高灵敏试剂检测HBV DNA,而ALT与CHB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但CHB患者本身的肝脏疾病严重程度(以组织学变化为主),仍是决定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的首要因素。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小红教授指出国内外指南对ALT的正常值范围上限和启动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存在不同意见。需注意的是,持续监测、排除其他病因仍是判断是否启动CHB抗病毒治疗的核心原则。另外,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的应用,对于处理ALT轻度、间断异常的患者,更具现实意义。
指南巡讲—西安站
TFV类药物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大咖如是说
临床药物治疗的方案选择对于CHB的治疗至关重要。河南省人民医院尚佳教授表示TAF全球Ⅲ期研究五年数据的安全性证据体现了TAF这一类药物的优势。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曾义岚教授表示TAF可使用在多类人群中,在应答不佳的患者和低病毒血症患者中效果良好,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要关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等多方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钟渊斌教授TAF实践应用性好,依从性好,药品可及性高,临床需扩大药物抗病毒治疗。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丽华教授指出TAF的适应症人群更广泛,覆盖老人、未成年、孕妇及肝肾损害患者,而且仅TAF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指南巡讲—兰州站
综上所述,通过长期、有效、安全的抗病毒治疗抑制CHB发展,减少终末期肝病的发生,助力世界卫生组织“2030消除肝炎”目标的实现!实现CHB全面治疗,这一天终会到来。